• 黎巴嫩:新希望 新起点
    加入日期:2008-05-28 来源:岳麓士 点击:
  •       5月25日,黎巴嫩新当选总统米歇尔·苏莱曼在黎巴嫩议会宣誓就职。黎巴嫩议会当日在贝鲁特召开会议,选举黎武装部队总司令米歇尔·苏莱曼为黎巴嫩总统,结束了这一职位持续6个月空缺的状态。新华社发 

    525,黎巴嫩议会选举武装部队总司令米歇尔·苏莱曼为黎第十二任总统,从而结束该国元首缺位6个月的尴尬局面。消息传出,贝鲁特街头欢庆之声四起,人们希望这一历史性事件能够成为全国和解新起点。

    黎巴嫩总统选举曾被推迟19次,可谓费尽周折。常言道:“国不可一日无君。”黎巴嫩历时184天没有总统,这一罕见现象反映了这个阿拉伯国家的特殊政治生态。

    黎巴嫩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400万人口中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居民54%信仰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德鲁兹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教派分权制是黎国家权力结构的基础。194311月独立时,黎各派达成协议,以人口构成比例为基准,确立国家权力分配原则:一是按教派实力分配国家领导职务,总统自基督教马龙派产生,总理来自逊尼派穆斯林,议长则为什叶派穆斯林;二是按各派人数分配议会席位,以1932年的人口统计为依据,确定基督教徒与穆斯林以65的比例在议会中分配席位。

    然而,时移势易,黎各派人口比例此消彼长,原有权力分配基础早被打破。1975年,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派矛盾激化,爆发内战。198910月,基、伊两派达成《塔伊夫协议》,重新分配政治权力,1990年内战结束。此后,黎为消弭教派、宗派和党派隔阂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教派分权的政治架构决定其中央政府缺乏权威。目前,黎政坛主要有两大派别,一派是由西方国家支持的、亲政府的议会多数派,另一派则是由叙利亚、伊朗支持的黎真主党等反对派。200611月,由于6名反对派部长在设立审判前总理哈里里遇害案国际法庭问题上持不同意见而退出政府,黎陷入严重政治危机。

    去年1124日,前总统拉胡德任期届满。根据黎宪法规定,继任总统应在时任总统卸任前两个月之内选举产生。宪法还规定,议会必须有2/3的议员出席才能选举总统。黎议会共设128个席位,其中多数派占68席,反对派占59席,另因一名多数派议员于去年9月被暗杀而空缺1席。因此,两派议员人数均达不到选举总统议会会议必需的法定人数。两派在总统候选人问题上各持己见,致使总统选举无法按期举行。几经反复,双方终于在去年122日就提名苏莱曼为总统候选人达成一致。正当人们以为总统选举可以顺利进行时,孰料又横生枝节,两派再起纷争,至今年5月上旬更是兵戎相向,造成至少72人死亡和200多人受伤。后经阿拉伯国家调解委员会紧急干预,两派于516到卡塔尔首都多哈进行对话,并在21日就组成民族团结政府等问题达成协议,从而为总统选举扫清障碍。

    现年60岁的苏莱曼拥有41年军旅生涯,长期致力于军队内部团结,是黎各派认可的中立人物。苏莱曼临危受命出任总统使黎政治危机暂时得到缓解,但对立两派之间的矛盾并未根本化解,而且地区势力和西方国家对黎争夺也不会就此止歇。两派在恢复国家安全与振兴经济、真主党武装、黎与叙美关系、黎以关系、哈里里遇刺案国际审判等敏感问题上分歧依旧。稍有不慎处置失当,黎内战之火将随时重燃。从这个意义上说,苏莱曼任重道远,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

    google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