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及
    加入日期:2008-06-11 来源:lhs 点击:
  • 埃及国旗国名:阿拉伯埃及共和国(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独立日:2281922年)

    国庆日:7231952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白、黑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部分中间有国徽图案。红色象征革命,白色象征纯洁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征埃及过去的黑暗岁月。埃及国徽

    国徽: 为一只金色的鹰,称萨拉丁雄鹰。金鹰昂首挺立、舒展双翼,象征胜利、勇敢和忠诚,它是埃及人民不畏烈日风暴、在高空自由飞翔的化身。鹰胸前为盾形的红、白、黑三色国旗图案,底部座基饰带上写着“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国花:莲花

    国石:橄榄石

    国家政要:总统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Mohammed Hosni Mubarak)198110月当选,198710月、199310月、19999月三次连任,20059月,穆巴拉克在埃及历史上首次有多名候选人参加的总统选举中赢得压倒性胜利,第五次当选埃及总统。总理艾哈迈德·纳齐夫(Ahmed Nazef20047月任职,2005年12月再次被任命为总理

    自然地理:面积100.145万平方公里。地跨亚、非两洲,西与利比亚为邻,南与苏丹交界,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临地中海。埃及大部分领土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埃及有约2900公里的海岸线,但却是典型的沙漠之国,全境96%为沙漠。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从南到北贯穿埃及1350公里,被称为埃及的“生命之河”。尼罗河两岸形成的狭长河谷和入海处形成的三角洲,是埃及最富饶的地区。虽然这片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4%,但却聚居着全国99%的人口。苏伊士运河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公里)。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型气侯,1月平均气温12726℃;年平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侯,炎热干燥,沙漠地区气温可达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毫米。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使农作物受害。

    人口:7600多万 ,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河谷和三角洲。主要是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徒主要是逊尼派,占总人口的84%。科普特基督徒和其他信徒约占16%。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法语。

    首都:开罗(Cairo),人口789.9万(20061月),是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人口最多的城市。大开罗人口约1665(20031),夏季平均气温最高34.2,最低20.8;冬季最高19.9,最低9.7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26个省,省下设县、市、区和村。

    简史:埃及历史悠久,公元前3200年就出现奴隶制的统一国家。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埃及曾多次遭受外来入侵,先后被波斯人、希腊人和罗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所征服。19世纪末,埃及被英军占领,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52723,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法鲁克王朝,掌握了国家政权,结束了外国人统治埃及的历史。1953618,埃及共和国宣布成立,1971年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政治:永久宪法于1971911经公民投票通过。宪法规定埃及是“以劳动人民力量联盟为基础的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由人民议会提名,公民投票选出,任期6年,任命副总统、总理及内阁部长,以及解散人民议会,在特殊时期可采取紧急措施;在人民议会(立法机关)闭会期间,还可通过颁布法令进行统治。1980522经公民投票修改宪法,规定政治制度“建立在多党制基础上”;“总统可多次连选连任”,并增加了“建立协商会议”的条文。人民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5年。议会的主要职能是:提名总统候选人;主持制定和修改宪法;决定国家总政策;批准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国家预算、决算,并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协商会议是萨达特总统于1979年提出建立并写入宪法的。1980111,协商会议正式成立。协商会议议员其中三分之二由各阶层、机构和派别选举产生,其中一半应是工人和农民;三分之一由总统任命。根据宪法规定,协商会议是与人民议会并立存在但无立法权和监督权的咨询机构。每届任期六年,三年改选一半委员,可连选连任,亦可再次任命。协商会议设主席、副主席。200597,埃及开始举行历史上首次有多名候选人参加的总统选举,约3200万选民以不记名投票的方式直接选出总统。20059月,穆巴拉克在埃及历史上首次有多名候选人参加的总统选举中赢得压倒性胜利,第五次当选埃及总统。

    经济:埃及主要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等。已探明的储量为:石油37.8亿桶(20044)天然气72.3万亿立方英尺(截至2007630),磷酸盐约70亿吨,铁矿6000万吨。2003年,埃及首次在地中海深海发现了原油,在西部沙漠发现迄今最大的天然气田,并开通了通往约旦的第一条天然气管道。阿斯旺水坝是世界七大水坝之一,全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度。此外还有锰、煤、金、锌、铬、银、铝、铜和滑石等。埃及是非洲工业较发达国家之一,但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纺织和食品加工为传统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近十几年来,成衣及皮制品、建材、水泥、肥料、制药、陶瓷和家具等发展较快,化肥可自给。石油工业发展尤为迅速,占国内生产总值1863%。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6%,农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8%。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是埃及最富庶的地区,盛产棉花、小麦、水稻、花生、甘蔗、椰枣、水果和蔬菜等农产品,长纤维棉花和柑橘驰名世界。政府极为重视农业发展和扩大耕地面积。主要农产品有棉花、小麦、水稻、玉米、甘蔗、高粱、亚麻、花生、水果、蔬菜等。但随着人口增长,埃仍需进口粮食,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进口国之一。农产品主要出口棉花、土豆和大米。埃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古迹很多,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主要旅游点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爱资哈尔清真寺、古城堡、希腊罗马博物馆、卡特巴城堡、蒙塔扎宫、卢克索神庙、卡纳克神庙、国王谷、阿斯旺水坝等。旅游收入是埃外汇收入主要来源之一。财政来源除税收外,运河收入、旅游收入、侨汇和石油收入构成埃及国民经济的四大支柱。货币名称:埃及镑

    新闻出版: 现有日报17家,各种期刊70多种。主要阿拉伯文报刊为:《消息报》、《金字塔报》、《共和国报》、《晚报》、《金字塔经济学家》(周刊)、《最后一点钟》(周刊)、《图画》(周刊)、《鲁兹·尤素福》(周刊)。主要英文报刊为《埃及公报》。主要法文报刊:《埃及前进报》和《埃及日报》。中东通讯社是埃国家通讯社,1956年成立,用阿拉伯、英、法三种文字发稿。全国现有202家广播电台。国家广播电台于1928年创建,用阿拉伯语及30多种外语向国内外广播。中东广播电台建于1964年,主要为商业服务。亚历山大广播电台建于1960年,用阿拉伯语播音。埃及电视台(国营)建于1960年,共有3个频道,用阿拉伯语播放节目。第二频道每天在固定时间里用英、法语播放新闻节目。 

    军事: 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最高军事决策机构为国防委员会,主席由总统兼任。最高统帅和总司令通过总参谋部指挥全军。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制度,义务兵服役期3年。

    外交: 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主张在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加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与中国关系:中国和埃及两国有着传统的友谊,2000多年前就有了友好的交往。19565月,埃及与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阿拉伯、非洲国家。建交以来,中埃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1999年,两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合作关系,双边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近年来,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双方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20041月,胡锦涛主席对埃及进行国事访问20066月,温家宝总理对埃及进行正式访问,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埃关于深化战略合作关系的实施纲要》。2006年11月穆巴拉克总统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建交50周年联合新闻公报2005年,中埃两国的贸易额超过2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6.1%。

    google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