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自然灾害一波接一波,国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这些冲击使通胀水平不断攀升,又使经济放缓迹象明显。展望下半年,通胀高企和增长放缓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基调,宏观调控可能被赋予更多“灵活性”。
通胀压力仍居高不下
前5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1%。其中,5月份CPI涨幅由上月的8.5%大幅回落至7.7%。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预计,上半年CPI涨幅为8%左右。
今年以来,货币信贷保持从紧,GDP增速比去年大幅回落,这为防止全面通胀提供了一个偏紧的总需求约束环境。祝宝良认为,从下半年来看,只要继续实行从紧货币政策,需求因素不是影响物价的主要因素,物价上涨将主要表现为输入性和成本推动性,包括国际石油和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国内农产品价格继续维持高位和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升。“如果不再调整电价、成品油等价格,全年CPI涨幅为6.7%左右。”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潘向东表示,“下半年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不会比上半年轻松。”能源价格调整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同时国内粮食价格继续上扬的压力也很大。因此,他认为全年CPI涨幅超过7%的概率非常大。
而此次国内油价调整后,仍与国际油价相差甚远;电价调整后,发电企业仍不能扭亏。专家预计,下半年能源价格仍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这无疑将进一步增加通胀压力。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认为,国内油价相对国外的折扣应保持在20%-30%之间,因此国内油价仍有上调空间,预计在奥运结束的9月份或10月进行调整的可能性大,因为此时CPI涨幅处于全年相对低点。
经济增长将减速
2007年第二季度,我国GDP增速达到本轮经济扩张周期的峰值12.7%。此后,GDP增速已连续三个季度回落,今年一季度降至10.6%,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基本消除。
今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外贸顺差由去年同期增长83.1%转为下降8.6%;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16%,同比回落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2.6%,回落0.1个百分点。三大需求增速全面回落,为未来经济增长减速埋下隐忧。我国经济已经历长达五年的高速增长,这种减速会不会成为趋势性下行的起点?
潘向东认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三季度至明年都将减速。首先,由于楼市和股市财富大幅缩水以及负利率延续,居民未来的消费增长将减缓;其次,由于原材料价格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会导致企业利润增速出现下降,企业自筹投资需求下降,同时从紧的货币政策导致企业资金成本加大,两者将导致需求增速下降;最后,由于全球经济的减速、人民币升值的累积效应、能源和环保等社会成本的不断上涨,将导致出口增速下降。他预计,今明两年GDP增速将分别降至9.9%和9.5%左右。祝宝良则预计GDP今年增长10.3%,明年增长9.5%左右。
宏观调控或相机微调
面对通胀高企和增长放缓的形势,下半年宏观调控或需相机微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日前表示,由于近期不利因素增多,下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应因时因势而调整,既要防大起,也要防大落,尤其要防止出现增长速度明显回落、物价水平依然较高的局面。
潘向东认为,下半年,我国经济将面临新“双防”——防通货膨胀和防经济减速过快。在防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货币政策将继续。在政策工具上,不排除央行在下一阶段会采用利率的调整来化解物价上涨的压力,预计三季度会采用非对称加息一次(存款上调27个基点,贷款上调54个基点);随着出口减速和贸易顺差的不断减少,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将会减缓。同时,为了防范经济减速过快的风险,将对一些风险较大的行业采用信贷适度放松和财政政策进行适当支持,做到有保有压。
胡月晓也认为,在高通胀背景下,进行要素价格体系改革本身压缩总需求,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会放松。
祝宝良则认为,当前会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货币政策,但到年底可能会调整。经济工作应当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为目标,按照“控物价、稳需求、调结构、防风险”的原则,做好经济工作。其中,从紧货币政策在严格控制货币投放的基础上,适时适度灵活调整信贷政策,支持支柱产业发展;稳健财政政策要有针对性地提高部分行业的出口退税率,以对冲汇率升值对出口带来的影响;汇率政策要通过人民币有升有贬的“双向波动”,打破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
此外,要加强对短期国际资本跨境流动的监测与管理,提早研究应对热钱流出的预案,提升对资本冲击型危机的预警和应对能力。在热钱大规模流动时,可采取征收外汇兑换“托宾税”、外汇存款准备金零利率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