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午8点13分,随着高擎火炬的71岁的工程院院士吴天一在西宁市中心广场起跑,北京奥运火炬接力西宁站传递正式开始。象征着和平、友谊、光明和希望的奥林匹克圣火来到了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的青海省西宁市。291名火炬手将体验高举“祥云”的荣耀,在西宁传承全人类共有的“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梦想,传递全国人民对四川地震灾区的爱心。
昨晚,西宁下了一夜雨,今天早上雨还在一直下。起跑仪式于8点在西宁市中心广场举行。清晨7时,已有众多民众聚集在西宁市中心广场,打着伞穿着雨衣为奥运火炬接力加油助威,为汶川雄起鼓劲呐喊。起跑前,全体与会者向汶川大地震遇难者默哀一分钟,中心广场周围众多民众也默默为灾民祝福与祈祷。
青海省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建军,青海省省委常委、副省长徐福顺,北京奥组委委员朱相远出席起跑仪式。起跑仪式由西宁市委常委、副市长姚琳主持,青海省副省长、西宁市市长骆玉林代表西宁市全体市民致辞。仪式上, 朱相远点燃了第一支火炬,并将火炬传给王建军,王建军展示火炬后,将火炬传给了第一棒火炬手——71岁的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
上午8点13分,随着高擎火炬的71岁的工程院院士吴天一在西宁市中心广场起跑,北京奥运火炬接力西宁站传递正式开始。291名火炬手将体验高举“祥云”的荣耀,从西宁市中心广场向东经五四大街东段、长江路、西大街、南大街、昆仑西路、冷湖路、五四西路、新宁路,达到新宁广场。经过8.8公里的奥运火炬传递,以最广泛、最直接、最生动的形式传播奥林匹克理想,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激发各族人民的奥运热情,从而向世界展示西宁的魅力和形象。
第一棒火炬手出发后,火炬大道两旁由青海五大主体民族构成的表演方队,他们手持哈达、不同颜色的彩扇以及各色金穗,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用优美的舞姿,目送吴天一的火炬传递。同时,广场所有观众方阵利用手旗、国旗、五环旗等,与表演队伍一起狂欢,欢呼声、呐喊声,伴随着激扬的舞蹈,在中心广场上空回荡。随着吴天一的离开,极富地域特色的《激情花儿》展示了无尽的魅力,《祥云的声音》寄托着高原儿女对北京奥运的无限期望,《山娜尔汗》展示出了撒拉族姑娘喜悦的心情,《天路》唱出了高原人已久的期盼,在《狂舞大锅庄》中全场互动达到高潮,在热歌劲舞中,圣火传递起跑仪式结束,如潮水的观众开始有序退场。
71岁的吴天一,男,塔吉克族,是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老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在青藏高原长期从事高原医学研究,是我国环境医学(高原医学)专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青海省地方科研院所里走出来的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塔吉克族的第一位院士。对青藏铁路建设中“高原病零死亡”纪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地处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两山对峙之间,统属祁连山系,黄河支流湟水河自西向东贯穿市区。全市总面积7665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102.94万人,由汉、回、土、藏、蒙、满、撒拉等36个民族组成,是黄河上游第一个百万以上人口的中心城市。
西宁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如今,315、109国道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向四周延伸,总铺轨里程1300余公里。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使西宁成为青藏高原铁路中心枢纽。西宁机场以每年客运吞吐量以33%的速度递增,已通航全国各主要城市。
西宁市是中国优胜旅游城市和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西宁正在利用已开辟或正在开辟的环青海湖旅游线、黄河源旅游线、唐蕃古道旅游线、宗教朝圣旅游线、世界屋脊旅游线、青藏铁路旅游线等十条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展示塔尔寺、青海湖、原子城、日月山等著名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富有青藏高原魅力的民族风俗文化。
西宁年平均气温7.6摄氏度,最高气温34.6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18.9摄氏度,属大陆高原半干旱气候。夏季平均气温17-19摄氏度,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市区平均海拔2295米,属大陆高原半干旱气候,平均气温6.1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天然的避暑胜地。